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
实习生 邵钰倩
面对毕业,除了毕业旅行,年轻人还有哪些纪念方式?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8名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6%的受访毕业生会通过学习新技能,提升个人能力来纪念毕业。面对人生重要转折点,67.9%的受访毕业生表示要积极拥抱变化,将毕业视为新阶段的开始。在选择毕业纪念方式时,58.6%的受访毕业生认为应理性考虑自身经济能力,避免过度消费。
毕业纪念方式趋于多元化
为了纪念毕业,来自北京的高三毕业生王艺雅最近和朋友进行了一场深度放松的旅行。旅行归来,王艺雅觉得是时候利用好这个超长暑假来提升自己了。尽管高考后暂时没什么学习压力,但对于大学的英语学习她还是有些发愁,为此她提前购买了大学英语四级真题集,想提前给自己“充充电”。“我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想用暑假好好提升一下。”
在学习英语之余,王艺雅还想在这个假期把自己的舞蹈技能重新拾起来。“军训可能需要才艺展示,我提前准备一下。”
回忆起自己高三毕业后的假期,来自北京大学的本科生张明乐(化名)有着类似的经历。受自己喜爱电视剧的影响,张明乐一直想学习法语,高考后她终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虽然最后没坚持下来,但她仍觉得能利用高中毕业后的暑假,简单培养一项语言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调查显示,除了毕业旅行,年轻人纪念毕业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其中,62.6%的受访毕业生选择学习新技能,提升个人能力来纪念毕业,52.9%的受访毕业生选择与师长、同窗进行深度交流和告别,50.8%的受访毕业生选择通过文字、艺术等形式记录毕业感受。其他还有:参与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38.7%)、带父母在自己学校所在城市旅游(24.6%)。
纪念毕业,58.6%受访毕业生提示要避免过度消费
对于互联网中有关毕业旅行的讨论,张明乐表示,应在经济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自己的愿望,“人生不是只有这一次毕业旅行,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没必要为了他人的眼光和期待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对于毕业纪念方式的选择,58.6%的受访毕业生表示要理性考虑自身经济能力,避免过度消费;52.5%的受访毕业生认为应该忠于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不要刻意迎合其他人想法;49.0%的受访毕业生希望将形式化的活动转化为个人成长的机会。其他还有:关注纪念方式的长远价值,而非一时的满足(46.5%);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他人的不同选择(37.7%);将毕业视为成长的机会,而非仅是结束(24.7%)等。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放松心情。”张明乐在刚进入大学时有过一段紧张无措的时光,因此她认为学会调节情绪也是人生的必修课,“毕业都会伴随着对未知的紧张和焦虑,在毕业后的假期释放压力,让自己更平和地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即将进入大学的李宇诚填报完了高考志愿,正等待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人生未知的新阶段,他觉得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高中毕业只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启,并不能决定未来的人生轨迹。
如何更好地面对“毕业”这个人生阶段转折点?67.9%的受访毕业生认为要积极拥抱变化,将毕业视为新阶段的开始;59.6%的受访毕业生表示要珍惜当下的友谊和经历,为青春留下美好回忆;53.1%的受访毕业生表示要正视毕业带来的各种情绪,将其视为正常现象。其他还有:做好实际准备,为未来的学习或工作打下基础(51.6%);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更多的人生可能性(26.0%)。
受访毕业生中,男生占44.7%,女生占55.3%。硕博研究生占8.2%,本科生占70.6%,专科生占21.2%。#读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配资天眼-南京股票配资网-浙江配资网-场内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