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卫战士与武器为伴,每天都要细心保养和操作它们。毕竟,常年与火器打交道,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不小心走火的事情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意外的走火也往往难以避免。
比如,曾有一次,北平纠察总队的战士在擦枪时,突然发生了走火。子弹穿过窗户,打中了窗外的一位路人,腿部大面积流血,幸好没有危及生命。又比如,彭真有一次趁着空闲时,前往朝阳区打猎。那时的朝阳区依然荒凉,几乎没人影。彭真身旁的卫士长在给枪装子弹时,意外走火,子弹擦伤了彭真的手。幸运的是伤势不重,仅仅是皮外伤。彭真当时急忙安慰说:“没事没事。”尽管如此,事故的发生依然让人心悸,毕竟,这是首长受伤。
正因如此,中央的警卫部队无时无刻不警惕着,毕竟警卫工作一旦出现失误,后果严重。警卫工作没有“万一”,万一就是一万。在香山地区,尽管没有发生过走火事故,但在西柏坡却有过几次类似事件。
展开剩余77%西柏坡的那段日子,紧张至极,中央警备团一边挖掘战壕,防备傅作义的进攻,一边保障毛泽东与党中央的安全。某晚,战士戴耀明在路边的单人掩体里放哨,他用树枝和树干做了简单的路障。突然,他听见一辆汽车的声音。夜色朦胧,汽车的引擎声很远,但可以确定车辆不多。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戴耀明清楚自己是唯一的防守力量,尽管车里的人多,但他手中的枪在紧张中走火了。幸运的是,子弹穿过车窗,并未造成伤害,而车里的正是外出检查防卫的周恩来。周恩来下车时差点吓得戴耀明瘫倒,事件处理结果是,戴耀明被关了一个多礼拜,经过调查确认是意外后才被释放。
此后,中央警备团加强了警卫战士的纪律和警觉性,要求他们上岗时必须将枪上好红子,即上好子弹。没有例外。更有严苛的规定要求警卫战士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连一刻也不能放松。
某个深夜,周恩来正坐在窗下看书,忽然,砰的一声,子弹从他头顶飞过。幸好周恩来沉着冷静,没有惊慌,而是继续低头看书。毕竟,在战时,子弹从头顶飞过的事情并不少见。这次走火的责任属于值岗战士小张,他手中的驳壳枪因操作不慎走火,子弹打穿了玻璃,射向墙壁。虽然周恩来未受伤,事件还是引起了警卫班的警觉,战士们急忙将小张的枪夺下。小张害怕极了,见到连长何有兴时,他突然跪地哭了起来。周恩来见状,走出门,若无其事地将自己的大衣披在小张身上,并安慰他:“别哭,没事了。”随后,周恩来告诉大家,这就当作一次演习,大家回去休息。小张在他的安慰下,勉强站起,摇摇晃晃地离开。
当第二天周恩来见到参谋长古远兴时,气氛一度变得凝重。古远兴向周恩来汇报此次走火事件,并表示将会严肃处理。周恩来听后依旧坚持自己之前的意见:“不要处分他,批评他,鼓励他。”周恩来强调,问题的根本在于制度和管理,而不是战士个人的失误。古远兴最后认识到,是制度本身出了问题,而非小张的过错。
周恩来进一步提出,警卫工作不应当搞“运动式”整顿。过度的压力和突击式的检查只会暴露问题,忽视了平时训练和常规管理的重要性。警卫工作要保持长期的稳定和严谨,而不是仅仅在出现问题时才引起关注。
由于此次走火事件,中央警备团开始进行全面自查,逐步改进了警卫工作,尤其是加强了对枪支的保管与使用规定,确保任何不规范的操作都会得到及时纠正。此外,警卫部队还专门编写了《武装保卫教材》,详细阐述了警卫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战士应具备的品德、作风,到具体的操作规范,都被逐一列出。这些改变为之后的警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小张,他并没有受到处分,而是接受了警卫部队的宽容处理。虽然他一度因走火事件感到深深的懊悔,但这次经历也为他提供了成长的机会。若无周恩来的理解与宽容,小张的职业生涯或许会受到永远的阴影。而这次事件,也成为了警卫部队加强训练与规章的重要转折点。
最终,警卫部队通过这次反思与整改,形成了更加严密的规章制度,毛泽东在香山的安全得到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天眼-南京股票配资网-浙江配资网-场内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